剖腹产二胎子宫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子宫破裂可能由瘢痕子宫强度不足、宫缩过强、胎儿位置异常、多胎妊娠、子宫发育畸形等因素引起,可通过紧急剖宫产手术、子宫修补术、输血支持、抗感染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救治。
1、瘢痕子宫:
既往剖宫产切口处形成的瘢痕组织弹性较差,妊娠晚期子宫膨大或强烈宫缩时易发生破裂。典型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胎心异常,需立即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终止妊娠,术中根据破裂范围选择缝合修补或子宫切除术。
2、宫缩过强:
产程中缩宫素使用不当或自发强直性宫缩可能导致子宫肌层撕裂。患者会出现血压下降、板状腹等失血性休克表现,需紧急输血并实施子宫动脉结扎术,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控制出血。
3、胎位异常:
横位或枕后位等异常胎位可能造成子宫局部压力过大,尤其合并羊水过多时更易诱发破裂。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需在全身麻醉下迅速娩出胎儿,术后给予盐酸利托君抑制宫缩。
4、多胎妊娠:
双胎及以上妊娠使子宫过度膨胀,瘢痕处肌层变薄至3毫米以下时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典型表现为宫缩突然停止伴阴道流血,需多学科团队协作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髂内动脉栓塞。
5、子宫畸形:
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如单角子宫,妊娠后期子宫肌层扩展受限易发生非瘢痕部位破裂。临床可见腹腔内游离液体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需紧急开腹探查并行子宫成形术。
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2周,禁止负重及性生活3个月,每日监测体温和恶露情况。饮食宜选择高铁高蛋白食物如猪肝、瘦肉,搭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6个月后经超声评估子宫愈合情况再计划后续妊娠。出现发热、异常出血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复查。
剖宫产再孕后子宫破裂的风险可以部分预测,但无法完全准确预判。风险预测需结合既往剖宫产切口类型、术后恢复情况及本次妊娠监测数据综合评估。
子宫破裂风险与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密切相关。古典式剖宫产术后子宫破裂概率明显高于子宫下段横切口,因纵行切口肌层愈合能力较差。若既往存在切口感染、血肿或愈合不良病史,再次妊娠时瘢痕部位张力耐受性降低。孕期超声监测瘢痕肌层连续性与厚度可作为重要指标,当肌层厚度不足3毫米时需警惕。胎位异常、多胎妊娠或胎盘附着于瘢痕处等情况也会增加风险。
部分隐匿性风险因素难以通过常规产检发现。子宫瘢痕处微循环障碍可能影响肌层弹性,但现有影像学检查对微观结构评估存在局限。急产、宫缩过强等产程异常可能成为突发破裂诱因,这类动态变化无法提前预判。某些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的体质因素也可能导致瘢痕愈合不良。
建议剖宫产再孕孕妇定期进行瘢痕子宫专项超声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撞击,出现持续腹痛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