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畸形手术后可通过伤口护理、体位管理、疼痛控制、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恢复。手术矫正可能涉及脊柱内固定或截骨术,术后护理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伤口护理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术后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洗澡时应使用防水敷料保护,避免伤口接触水。若发现体温升高或切口异常疼痛,需立即就医。医用敷料应在医生指导下拆除,不可自行处理。
二、体位管理术后需保持脊柱中立位,使用特制硬板床垫。翻身时应采用轴线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早期避免久坐或弯腰动作,下床活动需佩戴支具保护。睡眠时可用枕头支撑腰背部,侧卧时双腿间夹软枕维持骨盆稳定。
三、疼痛控制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镇痛药物,如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物理镇痛可采用冰敷或经皮电刺激。疼痛突然加剧可能提示内固定移位或神经受压,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避免自行调整止痛药剂量。
四、康复训练术后2-3天可开始床上踝泵运动预防血栓。2周后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如臀桥、腹式呼吸。6周后增加核心稳定性练习,使用瑞士球进行低强度训练。所有康复动作需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禁止剧烈扭转脊柱。
五、定期复查术后1个月需拍摄X线片评估骨融合情况,3个月复查脊柱三维CT。医生会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支具佩戴时间。若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需紧急就诊。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一次,监测内固定位置及脊柱力线。
脊柱畸形术后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适量进食深绿色蔬菜。蛋白质补充可选择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吸烟饮酒以免影响骨愈合。康复期间可进行水中步行等低冲击运动,6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家属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动作,避免跌倒等二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