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是否属于小手术需结合具体术式判断,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通常属于微创手术,但涉及颅底或眼眶的复杂手术则属于中等规模手术。鼻窦炎手术的创伤程度主要取决于病变范围、手术方式、解剖结构变异程度、术中并发症风险、术后恢复难度等因素。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目前主流术式,通过鼻腔自然通道操作,无须外部切口,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该术式适用于局限性的鼻窦炎性病变,主要处理筛窦、上颌窦等区域,手术时间通常在1小时以内。患者术后24-48小时可离院,1-2周基本恢复日常活动,符合微创手术特征。
涉及额窦、蝶窦的扩大性手术或修正性手术,因毗邻颅底和眼眶,操作空间狭窄,手术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手术可能需要3-4小时,术中可能出现脑脊液漏、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需密切观察3-5天。部分病例需联合神经外科或眼科进行多学科手术,此时已超出小手术范畴。
鼻窦炎术后需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和鼻用激素。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帮助黏膜修复。术后定期复查内镜评估恢复情况,出现剧烈头痛、视力变化或持续发热需立即就医。不同术式的恢复期差异较大,复杂手术可能需要3-6个月完全康复。
副鼻窦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副鼻窦炎可能与细菌感染、过敏反应或鼻腔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鼻塞、头痛、面部压痛等症状。药物治疗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可减轻炎症和改善通气。物理治疗包括鼻腔冲洗和热敷,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缓解不适。对于反复发作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鼻内镜手术或鼻窦开放术等手术治疗方式。日常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增加空气湿度,有助于预防症状加重。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注意休息和饮食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