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由逼尿肌过度活跃、神经调节异常、尿路感染、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行为训练、药物治疗、神经调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逼尿肌过度活跃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导致尿急,可能与衰老或长期憋尿有关。行为训练如定时排尿可改善症状,药物可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米拉贝隆。
2、神经调节异常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干扰膀胱信号传导,常见于糖尿病或腰椎损伤。需排查原发病,药物可用奥昔布宁、曲司氯铵、丙哌维林。
3、尿路感染细菌刺激膀胱黏膜引发尿频尿急,多伴随排尿灼痛。需进行尿培养检查,抗生素可选择左氧氟沙星、磷霉素、呋喃妥因。
4、激素水平变化绝经后雌激素下降导致尿道黏膜萎缩,可能加重尿急症状。局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药物包括雌三醇乳膏、普罗雌烯阴道胶囊。
建议减少咖啡因摄入,进行盆底肌训练,症状持续需尿动力学检查评估膀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