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吞咽困难。这些症状通常由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引起,严重程度与梗塞部位和范围密切相关。
1、运动障碍:
常见偏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表现为患侧上肢抬举困难、下肢拖步行走。部分患者出现肌张力增高导致痉挛性步态,手指精细动作丧失。基底节区梗塞可能引发不自主震颤或舞蹈样动作。
2、感觉异常:
患侧肢体可能出现麻木、刺痛等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有异常感觉如蚁走感。丘脑梗塞会导致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伴有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现象在恢复期较为常见。
3、语言障碍:
优势半球损伤可引起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但表达困难或感觉性失语语言流畅但内容混乱。部分患者出现构音障碍,表现为发音含糊、语速缓慢。严重者可能完全丧失语言功能。
4、认知障碍:
前循环梗塞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和执行功能下降。多发腔隙性梗塞可能引发血管性痴呆,表现为定向力障碍、计算能力减退。部分患者伴有情绪控制异常和人格改变。
5、吞咽困难:
脑干或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时出现饮水呛咳、吞咽缓慢。长期吞咽障碍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部分患者伴随流涎、咀嚼无力等症状,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
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需保持规律康复训练,每日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和平衡训练。饮食宜选择软质易吞咽食物,分次少量进食,避免呛咳。适当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限制高盐高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鼓励参与社交活动以改善认知功能。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预防再次卒中发生。康复过程中需注意心理疏导,避免焦虑抑郁情绪影响恢复。
脑梗塞后遗症是指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遗留的长期功能障碍。脑梗塞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部分神经功能无法完全恢复时即形成后遗症。
脑梗塞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语言功能障碍和认知能力下降。运动障碍常见于偏瘫、肌张力增高或平衡失调;感觉异常包括麻木、疼痛或温度觉减退;语言功能障碍可能为失语或构音障碍;认知障碍可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这些症状与梗塞部位密切相关,如大脑中动脉区梗塞易导致对侧肢体偏瘫,大脑后动脉区梗塞可能引起视野缺损。后遗症程度受梗塞范围、治疗及时性及康复训练影响,大面积梗塞或关键功能区受损者症状更显著。康复治疗需在发病后3-6个月黄金期内持续进行,超过1年则恢复速度明显减缓。
患者应坚持规范康复训练,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神经功能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