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体格检查、神经功能评估、血管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溃疡情况,检查足部有无畸形、胼胝或感染迹象,同时评估足部脉搏强弱。
2、神经功能评估:
使用10克尼龙丝测试压力觉,音叉检查振动觉,针刺试验评估痛觉,踝反射测试观察神经反射功能,这些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3、血管功能检查:
通过踝肱指数测量判断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通畅度,经皮氧分压测定评估组织灌注,这些检查能明确是否存在下肢缺血。
4、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发现骨质破坏或骨髓炎,MRI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感染范围,CT扫描有助于判断骨关节病变程度,必要时进行血管造影明确血管狭窄位置。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感染程度,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帮助判断感染严重性,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趾甲但不要过短,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就医。控制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改善下肢循环,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建议每3-6个月到专科门诊进行系统性足部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糖尿病足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及感染等因素诱发。
1、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足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血糖波动过大可能加速微血管病变进程,增加足部溃疡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遵医嘱调整降糖方案。
2、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经损伤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患者难以察觉轻微创伤。神经性溃疡多发生在足底压力集中区域,需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早期诊断。
3、血管病变:下肢动脉硬化会造成足部供血不足,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血管超声检查可评估血流情况,严重缺血需进行血管重建治疗。
4、足部畸形:锤状趾、拇外翻等结构异常会改变足部受力分布,易形成胼胝和溃疡。定制矫形鞋垫能有效减轻局部压力,预防皮肤破损。
5、感染因素:足部微小伤口继发细菌感染可能发展为深部组织感染或骨髓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早期发现应进行创面细菌培养。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袜及合脚软底鞋,避免赤足行走。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水温控制在37℃以下洗脚,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甲沟。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定期到内分泌科和足病门诊进行专业评估。出现足部红肿、破溃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