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囊炎可能由鼻泪管阻塞、眼部感染、鼻腔疾病、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泪囊炎主要表现为泪溢、内眦部红肿压痛、脓性分泌物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鼻泪管阻塞鼻泪管阻塞是泪囊炎最常见的原因,可能与慢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疾病有关。鼻腔炎症导致鼻泪管黏膜水肿或瘢痕形成,阻碍泪液正常引流。患者会出现持续性泪溢,挤压泪囊区可见黏液或脓性分泌物反流。治疗需通过泪道冲洗、探通或鼻腔内窥镜下泪囊造口术解除阻塞,可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控制感染。
2、眼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结膜囊逆行感染泪囊,常见于用脏手揉眼或隐形眼镜佩戴不当者。急性期表现为内眦部皮肤红肿热痛,伴黄色脓性分泌物。需使用抗生素如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氯霉素滴眼液局部治疗,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慢性感染者可能形成泪囊黏液囊肿,需手术引流。
3、鼻腔疾病慢性鼻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鼻腔病变可压迫鼻泪管开口。长期鼻腔充血肿胀会影响泪液排泄功能,导致泪囊内细菌滋生。这类患者往往同时存在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治疗需同步处理鼻腔疾病,如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水肿,必要时行鼻内镜手术矫正解剖异常。
4、外伤因素眼眶骨折、泪小管撕裂等外伤可直接损伤泪道系统。骨折碎片移位可能压迫鼻泪管,而泪小管断裂会使泪液引流途径中断。外伤后出现顽固性泪溢伴反复感染时,需通过CT泪道造影明确损伤部位,采用泪道置管术或泪囊鼻腔吻合术重建引流通道。
5、先天性发育异常新生儿泪囊炎多因鼻泪管下端Hasner膜未正常破裂所致,表现为出生后单侧眼部分泌物增多。多数病例通过泪囊按摩可促进膜性闭锁开放,若3-6个月未缓解需行泪道探通术。少数患儿合并泪小点闭锁、泪囊瘘管等复杂畸形,需手术矫正。
预防泪囊炎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用力揉眼。有鼻部疾病者应及时治疗,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出现持续泪溢或内眦红肿时,应及时眼科就诊。急性发作期可用温热毛巾敷眼促进炎症消退,但禁止自行挤压脓液。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A丰富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加重黏膜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