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引起疼痛,常见于脊柱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或慢性骨痛,疼痛程度从轻度隐痛到剧烈活动受限不等。
1、脊柱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塌陷时可能引发突发性背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肋部,通常与弯腰、咳嗽等动作相关。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解,严重时需椎体成形术。
2、髋部骨折疼痛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可能产生腹股沟或膝关节牵涉痛,活动时加剧。需手术内固定或关节置换,药物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松治疗。
3、慢性弥漫性骨痛骨量持续流失可能导致全身骨骼钝痛,夜间或负重时明显。建议钙剂联合维生素D基础治疗,疼痛显著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继发性肌筋膜痛骨骼变形可能引发肌肉代偿性痉挛,表现为腰背肌群酸痛。物理治疗如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
日常需保证每日1000-1200毫克钙摄入,进行太极、步行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跌倒风险,定期监测骨密度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