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肺功能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需满足持续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的核心特征。诊断标准包括长期吸烟史、慢性咳嗽咳痰、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低于70%、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胸部影像学排除其他疾病。
1、症状评估:
典型症状为持续两年以上的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喘息、胸闷,冬季症状常恶化。症状评估需结合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评估日常活动受限程度。
2、肺功能检查: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是确诊关键指标。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该比值仍低于70%提示气流受限不可逆。中重度患者肺弥散功能可能下降,残气量增加提示肺过度充气。
3、危险因素:
4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为高危人群,吸烟指数超过10包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职业粉尘接触史、生物燃料暴露史及儿童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诱因。
4、影像学特征:
胸部X线可见肺透亮度增强、膈肌低平、心影狭长等肺气肿表现。高分辨率CT能早期发现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同时排除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类似疾病。
5、鉴别诊断:
需与支气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区分。哮喘患者多幼年起病且气流受限可逆,心衰患者多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湿啰音。
确诊后应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建议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并接种流感疫苗。日常需避免呼吸道刺激物,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八段锦、快走等。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以减少二氧化碳潴留风险。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中重度患者可考虑长期家庭氧疗。
血糖异常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高血糖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低血糖诊断标准为血糖≤3.9毫摩尔/升。具体判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重复检测。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测得的血糖值。高血糖诊断中,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可考虑糖尿病,6.1-6.9毫摩尔/升属于空腹血糖受损。低血糖诊断中,非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升即提示低血糖状态,糖尿病患者血糖≤3.0毫摩尔/升需紧急处理。
2、餐后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反映糖负荷后胰岛功能。高血糖诊断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可确诊糖尿病,7.8-11.0毫摩尔/升为糖耐量异常。低血糖诊断需关注餐后3-4小时出现的反应性低血糖,常见于胃部手术后人群。
3、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高血糖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辅助诊断标准,5.7%-6.4%提示糖尿病前期。该指标不适用于低血糖诊断,但可用于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4、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指任意时间点测量的血糖值。高血糖诊断中,随机血糖≥11.1毫摩尔/升伴典型症状可确诊糖尿病。低血糖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如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
5、动态血糖监测:
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可记录全天血糖波动。高血糖诊断中可发现隐匿性高血糖,特别是夜间和餐后高血糖。低血糖诊断中能识别无症状性低血糖,对胰岛素治疗患者尤为重要。监测数据需结合指尖血糖校准。
血糖异常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规律饮食和适度运动。高血糖患者需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低血糖患者可随身携带糖果应急。建议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患者需每年进行并发症筛查。出现明显血糖波动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