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出血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牙菌斑堆积:
口腔清洁不足导致牙菌斑在牙龈边缘堆积,细菌代谢产物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刷牙时出血、牙龈红肿,可通过加强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清洁邻面改善。
2、牙龈炎:
长期菌斑堆积发展为牙龈炎症,牙龈乳头充血肿胀,触碰易出血。可能与内分泌变化或药物影响有关,需专业洁治去除牙石,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牙周炎:
炎症向深层发展破坏牙周组织,形成牙周袋伴溢脓。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伴随牙齿松动,需龈下刮治及局部应用米诺环素缓释剂。
4、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或K摄入不足影响毛细血管脆性和凝血功能,牙龈呈紫红色肿胀。多见于饮食不均衡人群,需增加新鲜果蔬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
5、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会导致自发性牙龈出血,肝硬化患者可能伴随凝血异常。这类出血量较大且不易止住,需及时排查原发病。
日常应注意选用软毛牙刷避免机械刺激,餐后使用冲牙器清除食物残渣。增加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限制吸烟饮酒等加重牙龈炎症的行为。持续出血超过一周或伴随发热症状时,需口腔科检查排除系统性疾病。
下牙龈肿痛可通过冷敷、药物消炎、口腔清洁等方式缓解。
下牙龈肿痛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碰疼痛、出血等症状。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肿胀,每次敷1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药物消炎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前两者针对细菌感染,后者缓解疼痛。口腔清洁需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理食物残渣,避免刺激患处。若存在智齿阻生或化脓,需口腔科进行切开引流或拔牙处理。
日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消炎,疼痛持续超过3天应就医排查龋齿或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