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需根据病情控制情况决定。部分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逐渐减药,但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用药维持血糖稳定。
对于早期发现且胰岛功能保留较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及减重达标后,经医生评估可能减少药物剂量甚至短期停药。这类患者需持续监测血糖,当糖化血红蛋白持续低于6.5%且无血糖波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逐步调整用药方案。但须注意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即使停药仍需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并定期复查血糖指标。
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维持血糖稳定。特别是病程超过5年、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必须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与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除药物治疗外,每日保持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控制每日主食摄入量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戒烟限酒并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结核性胸膜炎服药后关节痛可能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核病本身或尿酸代谢异常有关。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时,部分药物可能因代谢产物沉积或免疫反应引发关节疼痛。异烟肼可能导致周围神经炎伴关节不适,吡嗪酰胺可抑制尿酸排泄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结核病活动期也可能因炎性因子释放引起反应性关节炎,表现为膝关节、踝关节对称性肿痛。
患者出现关节痛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非甾体抗炎药。日常可适度热敷疼痛关节,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以支持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