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阳性通常由疫苗接种、既往感染恢复、母婴传播阻断、免疫球蛋白注射等原因引起,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1、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后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属于主动免疫方式,可通过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确认抗体滴度,必要时可加强接种重组乙肝疫苗。
2、感染恢复既往感染乙肝病毒后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体内残留表面抗体,可能伴随核心抗体阳性,需结合肝功能与HBV-DNA检测排除病毒复制。
3、母婴阻断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分娩时,新生儿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产生短暂被动免疫抗体,需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变化。
4、免疫球蛋白暴露后预防或特殊人群被动免疫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会直接引入外源性抗体,通常维持数月,需与疫苗联合使用延长保护期。
日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定期复查抗体水平,医务人员等高危人群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需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