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照相和眼压检查主要用于筛查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眼底照相可观察视网膜血管、视神经形态,眼压检查则评估眼球内压力是否异常。两项检查对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神经萎缩等具有重要价值。
1、眼底照相眼底照相通过特殊摄像机拍摄视网膜图像,能清晰显示视盘凹陷、视网膜出血、渗出等病变。该检查无需接触眼球,适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定期监测眼底变化。典型适应症包括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可辅助诊断颅内压增高引起的视乳头水肿。
2、眼压检查眼压检查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测量,正常范围为10-21mmHg。眼压异常升高是青光眼主要风险因素,长期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不可逆损伤。检查时需配合保持睁眼状态,角膜厚度等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
3、青光眼筛查两项检查联合应用是青光眼核心筛查手段。眼底照相可发现视杯扩大、盘沿变窄等青光眼特征性改变,眼压检查则提供量化数据。对于有家族史、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联合检查。
4、视网膜病变监测糖尿病患者通过定期眼底照相能早期发现微动脉瘤、硬性渗出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征。配合眼压检查可排除继发性青光眼风险,检查结果分为无明显病变、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三种类型,指导后续治疗决策。
5、视神经评估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疾病可通过眼底照相观察视盘苍白、边界模糊等改变。眼压检查可鉴别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部分患者需结合视野检查、OCT等进一步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基础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眼底。检查前避免佩戴隐形眼镜,散瞳检查后可能出现短暂畏光现象。日常生活中控制血糖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测眼压,阅读时保持良好照明有助于眼部健康维护。出现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
眼底突然出血一般能恢复,具体恢复情况与出血原因、出血量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有关。眼底出血可能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伤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
眼底出血量较少且及时治疗时,通常恢复较好。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出血,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如雷珠单抗注射液、激光治疗等方式干预后,出血可逐渐吸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出血,在控制血糖基础上联合视网膜光凝术,多数患者视力能得到改善。出血吸收过程中可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复方血栓通胶囊促进恢复。
若出血范围大或合并严重原发病,恢复可能受限。玻璃体大量积血超过3个月未吸收时,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程度与视网膜损伤情况相关。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未控制血压者,反复出血可能导致黄斑水肿甚至视神经萎缩。部分外伤性眼底出血若损伤视网膜中央动脉,可能造成永久性视力下降。
出现眼底出血后需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保持情绪稳定。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花青素,如蓝莓、紫甘蓝等深色蔬果。定期监测血压血糖,高度近视者建议每半年检查眼底。若出血后出现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症状加重,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