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可能会引起胸痛。哮喘发作时支气管痉挛可能导致胸闷或胸痛,但胸痛也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症状,需结合临床检查鉴别。
哮喘患者出现胸痛通常与呼吸肌过度疲劳有关。急性发作时,气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患者会用力呼吸,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持续收缩可能引发肌肉酸痛或牵拉痛。这种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两侧肋部,呈钝痛或紧绷感,常伴随喘息、咳嗽、呼气延长等症状。轻度胸痛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后,随着气道痉挛缓解可逐渐减轻。若胸痛持续存在或加重,需警惕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此类情况疼痛多为突发尖锐刺痛,可能伴随呼吸困难加重、血氧下降。
非哮喘因素导致的胸痛需要重点排除。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疼痛多位于心前区,呈压榨感,活动后诱发;胃食管反流引发的胸痛常伴烧灼感,平卧时加重;肋软骨炎表现为局部压痛,咳嗽时疼痛明显。哮喘患者若胸痛性质改变、放射至肩背、伴随冷汗或晕厥,应立即就医排查心肌梗死、肺栓塞等急症。儿童哮喘患者胸痛时家长需观察是否有烦躁不安、口唇发绀等缺氧表现,及时监测峰流速值变化。
哮喘患者出现新发胸痛或原有胸痛模式改变时,建议记录疼痛部位、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完善肺功能检查、胸部CT、心电图等鉴别诊断。日常应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避免接触冷空气、尘螨等诱发因素,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突发剧烈胸痛或合并意识障碍时须立即急诊处理。
肺栓塞引起的胸痛可能与肺动脉阻塞、心肌缺血、胸膜刺激、炎症反应、神经反射等因素有关。肺栓塞通常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
1、肺动脉阻塞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时,血管内压力急剧升高,刺激血管壁机械感受器引发锐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随呼吸加重,可能伴随低氧血症。需通过肺动脉CT确诊,常用抗凝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
2、心肌缺血大面积肺栓塞导致右心室负荷骤增,冠状动脉灌注不足引发心绞痛样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伴有冷汗、血压下降。心电图可见SⅠQⅢTⅢ改变,治疗需溶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联合血管活性药物。
3、胸膜刺激肺梗死累及胸膜时产生纤维素性炎症,呼吸时脏层与壁层胸膜摩擦引发刀割样疼痛。疼痛定位明确,听诊可闻胸膜摩擦音。需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同时进行抗凝治疗。
4、炎症反应血栓释放炎症介质刺激肺组织C纤维,产生持续性钝痛。可能伴随发热、白细胞升高,需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联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控制感染。
5、神经反射肺动脉压力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发牵涉痛,疼痛范围弥散且难以定位。可通过吸氧、镇静如地西泮片缓解症状,根本治疗仍需解除血管梗阻。
肺栓塞患者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剧烈咳嗽或体位变动导致血栓再脱落。恢复期建议穿医用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饮食以低脂高纤维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抗凝药物剂量,出现新发胸痛或咯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