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主要有胆道疾病、酒精刺激、高脂血症、胰管阻塞、药物因素等。
1、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胆结石、胆道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管,激活胰酶引发胰腺自身消化。胆总管结石嵌顿在壶腹部时,可直接阻塞胰管开口。患者常伴有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诊断,治疗以解除梗阻和控制感染为主。
2、酒精刺激长期大量饮酒可直接损伤胰腺腺泡细胞,促使胰酶异常激活。酒精代谢产物也会增加胰管通透性,导致胰腺组织水肿。这类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腹痛多位于中上腹,呈持续性剧痛。戒酒是根本治疗措施,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抑酶药物。
3、高脂血症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脂质沉积在胰腺毛细血管内引发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也会促进胰酶原激活。患者多伴有肥胖或糖尿病,血清呈乳糜状。治疗需严格低脂饮食,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快速降脂。
4、胰管阻塞胰腺肿瘤、胰管结石或先天性胰管畸形等可造成胰液排出受阻,管内压力升高导致腺泡破裂。部分患者可见胰管扩张或钙化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内镜下胰管支架置入或手术解除梗阻是主要治疗方式。
5、药物因素硫唑嘌呤、噻嗪类利尿剂等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诱发胰腺炎。通常在用药后数周出现症状,停药后多可缓解。临床需详细询问用药史,避免再次使用相关药物。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严格禁食直至腹痛缓解,逐步过渡到低脂流质饮食。恢复期需避免暴饮暴食,限制酒精和高脂肪食物摄入。伴有胆道疾病者建议择期行胆囊切除术,高脂血症患者需长期控制血脂水平。定期监测血糖和胰腺功能,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急性胰腺炎后遗症主要包括胰腺假性囊肿、糖尿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慢性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急性胰腺炎若未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可能对胰腺及周围器官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多种长期并发症。
1、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胰腺组织坏死液化后未被吸收,周围形成纤维性包膜。患者可能出现上腹包块、持续性腹痛或压迫症状。体积较大的囊肿可能引发感染或破裂,需通过超声内镜引流或手术切除治疗。临床常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预防感染。
2、糖尿病胰岛β细胞受损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约3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继发糖尿病。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需长期监测血糖。治疗包括皮下注射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或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患者需严格进行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食物摄入。
3、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胰腺腺泡细胞破坏后,脂肪酶、蛋白酶分泌减少,导致脂肪泻和营养不良。患者排便次数增多,粪便可见油滴。需补充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配合低脂饮食。同时需监测脂溶性维生素水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
4、慢性胰腺炎反复急性发作可发展为慢性胰腺炎,表现为持续性上腹痛伴胰腺钙化。治疗需戒酒、低脂饮食,疼痛剧烈时可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晚期可能需行胰管支架置入术或胰腺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长期服用胰酶替代药物。
5、消化道出血胰腺坏死侵蚀周围血管或门静脉高压可导致呕血、黑便。紧急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必要时行血管介入栓塞。恢复期需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避免进食粗糙刺激性食物。
急性胰腺炎后遗症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CT和血液检查,坚持低脂高蛋白饮食,严格禁酒。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D,可选择慢跑、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出现腹痛加重、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