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病人的心理反应通常包括焦虑、抑郁和否认等情绪变化。
慢性病病人由于长期受到疾病困扰,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表现为对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的过度担忧。抑郁也是常见反应,病人可能感到无助、兴趣减退甚至出现睡眠障碍。部分病人在确诊初期会表现出否认心理,拒绝接受患病事实,这种防御机制可能延缓就医行为。
慢性病病人还可能产生依赖心理,过度依赖家人或医护人员的照顾,丧失自我管理信心。部分病人会出现愤怒情绪,将疾病归咎于外界因素或医护人员。随着病程延长,一些病人可能产生病耻感,因疾病特征而自卑或回避社交。少数病人会因反复治疗产生厌倦心理,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
慢性病病人应保持规律作息,家属需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干预。
脑卒中不属于慢性病,而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脑卒中具有突发性特征,通常在短时间内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典型症状包括突发肢体无力、言语含糊、面部歪斜等,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此时需长期康复治疗,但疾病本质仍为急性发作。
慢性病指病程超过三个月且需持续管理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虽然脑卒中后遗症期需长期护理,但国际疾病分类将其归类为急性病。部分反复发作的脑卒中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控制不佳导致多次急性事件,但这不改变单次脑卒中的急性属性。
预防脑卒中需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康复期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并定期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