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可以艾灸,但需避开腰腹部穴位。艾灸主要通过温热刺激调节气血,适合痛经、经量少等情况,但经量过多或体质偏热者慎用。
1. 调节气血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温经散寒,改善宫寒型痛经。建议使用清艾条,每次灸10-15分钟,以皮肤微红为度。
2. 缓解疼痛针对原发性痛经,艾灸八髎穴可放松盆腔肌肉。需注意灸具与皮肤保持3-5厘米距离,避免烫伤。
3. 禁忌情况经期出血量大、血色鲜红伴有血块者不宜艾灸,可能加重出血。阴虚火旺体质者易出现口干、燥热等不良反应。
4. 穴位选择优先选择四肢远端穴位如足三里,避免直接刺激子宫相关穴位。艾灸后饮用温红糖水有助于增强效果。
建议经期艾灸前咨询中医师辨证施治,操作时保持环境温暖,灸后2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