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就餐点菜需注重荤素搭配、少油少盐、控制份量,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避免煎炸高糖菜品。
1、荤素均衡建议每餐荤素比例控制在1:2至1:3,选择瘦肉、鱼虾等优质蛋白搭配深色绿叶菜。例如点一份清蒸鲈鱼配蒜蓉西蓝花,或白切鸡搭配凉拌木耳。避免全荤宴席,减少红肉及动物内脏摄入量,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过量风险。
2、烹饪方式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炖煮等少油烹饪菜品,如虾仁蒸蛋、上汤娃娃菜。慎选干锅、水煮、油炸类菜肴,这类菜品通常用油量超过每日推荐摄入量。烤制食物需确认是否明火炭烤,避免多环芳烃等致癌物产生。
3、调味控制主动要求菜品少盐少糖,避免红烧、酱爆等重口味做法。凉拌菜可要求调料分开放置,自主控制用量。警惕隐藏高钠的腌制品、卤味,如腊肉、酱牛肉等单份菜含盐量可能超过全天建议摄入量。
4、主食选择用杂粮饭、荞麦面等替代精制白米饭,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炒饭、油条等高油脂主食,单份扬州炒饭的用油量可能达到30克以上。可要求将主食分量减半,留出热量空间给新鲜蔬菜。
5、饮品搭配选择无糖茶水、柠檬水替代含糖饮料,拒绝餐厅提供的免费果汁或碳酸饮料。如需饮酒,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酒精量,相当于一瓶啤酒或100毫升红酒。餐后避免甜汤类甜品,可选择新鲜果盘。
外出就餐建议自带便携餐具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要求服务员提供公筷公勺。点菜时注意询问菜品分量,4人聚餐点3-4个菜即可避免浪费。慢性病患者可提前查看餐厅菜单,选择低GI、低嘌呤菜品。养成餐前喝汤、细嚼慢咽的习惯,有助于控制进食总量。若长期在外就餐,建议每周补充2-3次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