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可能会引起腰椎狭窄,具体取决于骨折类型、严重程度及愈合情况。腰椎骨折后若出现骨块移位、椎体塌陷或愈合过程中形成异常骨痂,可能压迫椎管或神经根通道,导致继发性腰椎狭窄。
腰椎骨折后椎体高度丢失或骨折碎片突入椎管可直接造成椎管容积减小。压缩性骨折若未及时复位固定,椎体前柱塌陷可能导致后凸畸形,加重椎管后方韧带皱褶。爆裂性骨折的骨块后移可直接侵占椎管空间,骨折愈合期异常骨痂增生也可能环绕神经结构形成压迫。这类机械性狭窄常伴随持续腰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可见椎管矢状径小于10毫米。
部分稳定性骨折愈合后可能不遗留狭窄。轻微压缩骨折通过椎体成形术恢复高度后,椎管容积通常可维持正常。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若仅累及椎体前缘且无神经症状,保守治疗期间通过体位复位和支具保护,多数不会进展为狭窄。但合并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肥厚等退变因素时,骨折可能成为诱发狭窄的协同因素。
腰椎骨折患者应定期复查脊柱MRI评估椎管状态,急性期避免负重活动以防骨折移位。康复期可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脊柱稳定性,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减少椎体压力。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必要时需行椎管减压融合术解除神经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