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适量喝一杯水有助于维持夜间水分平衡,但过量饮水可能增加起夜频率。
人体在睡眠期间会通过呼吸、排汗等途径流失水分,睡前饮用100-200毫升温水可预防脱水,尤其对空调房环境、高尿酸血症或血液黏稠度偏高的人群更有必要。水温建议控制在40-50摄氏度,避免刺激胃肠黏膜。对于存在夜尿频繁、慢性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者,睡前2小时应限制饮水,防止加重心脏负担或诱发水肿。健康人群若晚餐摄入较咸食物或饮酒后,可适当增加睡前饮水量帮助代谢。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胃食管反流病史的患者,平卧饮水可能加重呛咳或反酸症状,建议采用抬高床头15度的姿势少量啜饮。老年人因膀胱容量减小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需根据白天排尿情况调整饮水量,通常不超过150毫升。儿童睡前饮水应控制在50-100毫升,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遗尿现象。
建议根据个人体质调整睡前饮水量,可观察晨起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淡黄色为理想状态。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需结合全天饮水总量进行规划,避免夜间血液浓缩引发血栓风险。保持卧室湿度在50%-60%范围内,配合使用加湿器也能减少隐性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