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食破损鱼胆可能导致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引发肝肾损伤。鱼胆中毒主要由胆汁中的鲤醇硫酸酯钠、氢氰酸等毒素引起。
1. 毒素类型:鱼胆含鲤醇硫酸酯钠和氢氰酸,高温烹饪无法完全破坏,摄入超过2.5克生鱼胆即可中毒。
2. 中毒表现:早期出现胃肠刺激症状,6-24小时后可能出现黄疸、少尿等肝肾损害表现,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
3. 紧急处理:立即催吐并送医,医生可能使用活性炭吸附毒素,静脉注射葡萄糖醛酸内酯等解毒药物。
4. 高危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鲤科鱼类胆汁毒性较强,处理时应完整去除胆囊避免污染鱼肉。
食用鱼类前应检查内脏是否清除干净,若误食鱼胆出现不适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服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