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孩咬伤后可通过清洁消毒、止血包扎、预防感染、就医评估等方式处理。咬伤通常由玩耍冲突、情绪失控、牙齿发育期不适、潜在疾病等原因引起。
1、清洁消毒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冲洗伤口至少5分钟,再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双氧水。儿童咬伤可能携带口腔细菌,清洁可降低感染概率。
2、止血包扎轻微出血用无菌纱布按压5-10分钟止血,渗血停止后覆盖透气敷料。深度咬伤或持续出血需就医,家长需观察伤口肿胀情况。
3、预防感染浅表伤口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若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须遵医嘱使用。
4、就医评估面部咬伤、伤口较深或免疫缺陷者需就医,可能需破伤风加强针。狂犬病暴露风险极低,但若咬人儿童有异常行为史应咨询疾控中心。
家长需教育儿童用语言表达情绪,定期检查儿童牙齿发育情况,被咬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出现感染迹象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