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皮肤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食物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感染因素等原因有关。皮肤过敏通常表现为红斑、瘙痒、丘疹等症状,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缓解。
1、遗传因素若父母存在过敏性疾病,小孩发生皮肤过敏的概率可能增加。遗传性过敏体质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常见物质过度反应,表现为特应性皮炎或过敏性荨麻疹。建议家长记录家族过敏史,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筛查。日常需避免已知过敏原接触,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可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如凡士林软膏缓解干燥。
2、环境刺激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可能诱发皮肤过敏反应。季节交替时空气湿度变化或雾霾天气可能加重症状。患儿居住环境应定期清洁除尘,使用防螨床品,避免饲养宠物。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或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过敏症状。
3、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海鲜等高蛋白食物是常见致敏源,可能引发皮肤荨麻疹或湿疹。家长需观察进食后皮肤反应,必要时进行食物回避试验。确诊后应严格规避致敏食物,同时确保营养替代。中度以上过敏反应需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应急,并及时就医。
4、接触性过敏原洗涤剂、化妆品、金属饰品等直接接触物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患儿衣物应选择纯棉材质,洗涤时彻底漂净。局部出现水疱或渗出时可短期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配合莫匹罗星软膏使用。避免搔抓患处,修剪指甲以防继发感染。
5、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皮肤过敏反应,如链球菌感染后出现的荨麻疹。反复皮肤感染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需进行血常规检查。治疗原发感染可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皮肤症状配合西替利嗪滴剂控制。日常注意增强体质,接种流感疫苗等预防感染。
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孩皮肤变化,记录可疑诱因并及时就诊。保持适宜室温与湿度,选择pH值中性的沐浴产品。饮食上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西蓝花等。过敏体质儿童外出时可穿长袖衣物防护,避免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按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过敏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