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痛经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骶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1、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可能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来潮前1-2天出现下腹绞痛。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片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日常避免生冷饮食,经期注意腹部保暖。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经血逆流有关,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随性交疼痛。可通过腹腔镜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或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
3、子宫腺肌症子宫腺肌症可能与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且痛经逐年加重。可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治疗,遵医嘱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米非司酮片等药物控制症状。贫血患者需配合铁剂补充。
4、盆腔炎盆腔炎可能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下腹疼痛伴随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直至炎症消退。
5、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通常表现为经期延长伴痛经加重。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可考虑子宫肌瘤剔除术,或遵医嘱使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米非司酮片等药物缩小肌瘤体积。建议每半年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痛经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减少咖啡因摄入。可尝试低频腹部按摩或瑜伽舒缓肌肉紧张。若疼痛持续加重或出现非经期出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及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