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代谢手术、血糖监测等方式治疗。糖尿病通常由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肥胖、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病情进展。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可作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能够抑制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格列美脲片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阿卡波糖片可延缓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3、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治疗需配合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防止低血糖发生。注射部位需轮换,避免局部脂肪增生。
4、代谢手术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胃旁路术、袖状胃切除术等代谢手术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手术通过改变胃肠道解剖结构,影响肠促胰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术后需长期随访,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持营养平衡。
5、血糖监测定期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评估治疗效果。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记录血糖变化趋势。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提供连续血糖数据,帮助发现血糖波动规律。监测结果可为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肾功能评估等并发症筛查。保持乐观心态,积极参与糖尿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