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通常由真菌感染、外伤、免疫低下、长期潮湿环境、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主要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色、变形,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
1、真菌感染皮肤癣菌感染是灰指甲最常见的原因,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主要致病菌。这类真菌通过破损的甲板侵入,分解角蛋白导致指甲结构破坏。患者可能伴随足癣或手癣,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等外用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2、外伤因素指甲受到挤压、碰撞等机械损伤后,保护屏障被破坏易继发真菌感染。长期美甲或穿窄头鞋也可能造成甲床微损伤。此类情况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二次伤害,必要时可配合环吡酮胺涂剂预防感染。
3、免疫低下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会增加真菌感染风险。这类患者灰指甲往往进展较快,可能伴随甲沟红肿疼痛,需在控制基础疾病前提下,采用硝酸咪康唑散联合特比萘芬片进行综合治疗。
4、潮湿环境长期接触水或处于潮湿环境会软化甲板,为真菌繁殖创造条件。厨师、游泳运动员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表现为指甲发白、分层。日常应保持手足干燥,工作后及时擦干,可交替使用酮康唑洗剂和卢立康唑乳膏。
5、遗传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甲板发育异常或角化障碍,如先天性厚甲症患者更易发生真菌定植。这类情况需早期干预,除使用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外,还应定期修整畸形指甲以减少真菌藏匿空间。
灰指甲患者应选择透气鞋袜并每日更换,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等物品。饮食上可增加富含锌、铁的食物如牡蛎、菠菜,帮助甲床修复。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复查,真菌镜检转阴后仍需巩固用药1-2个月以防复发。若出现甲板脱落或化脓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拔除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