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体质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环境控制和饮食调节等方式改善。过敏性体质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瘙痒、鼻塞流涕、咳嗽气喘、眼部红肿和胃肠不适等症状。
1、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性体质患者应明确自身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食物和药物等。通过过敏原检测可帮助识别具体过敏原,日常生活中需尽量避免接触。对花粉过敏者需减少户外活动,对尘螨过敏者需保持室内清洁,对食物过敏者需严格忌口。过敏原回避是最基础且有效的防治措施。
2、药物治疗过敏性体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片,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以及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等。这些药物能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各种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3、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适用于对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过敏的患者。通过定期注射或舌下含服逐渐增加剂量的过敏原提取物,使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该疗法疗程较长,通常需要3-5年,但能从根本上改变过敏进程,减少症状发作频率和药物使用量。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4、环境控制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有助于减少过敏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并使用防螨套,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开窗时间过长,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控制室内湿度在50%以下抑制尘螨和霉菌生长。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等容易积尘的物品,宠物过敏者应考虑不饲养宠物或限制宠物活动区域。
5、饮食调节过敏性体质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欧米伽3脂肪酸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的营养素。可适当食用富含益生菌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谨慎尝试新食物。部分患者可能对含组胺高的食物如海鲜、腌制食品敏感,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
过敏性体质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症状。保持心情愉悦,压力过大会加重过敏症状。季节交替时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定期随访医生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不要自行停用或更换药物。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