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中耳炎、先天性发育异常、表皮细胞迁移异常等原因引起。
1、咽鼓管功能障碍长期咽鼓管通气不良导致中耳负压,促使鳞状上皮向中耳迁移形成胆脂瘤。可通过咽鼓管吹张训练改善,伴随耳闷胀感时需排除分泌性中耳炎。
2、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化脓性中耳炎破坏鼓膜完整性,使外耳道皮肤内陷生长。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表现为耳流脓和听力下降,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
3、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期外胚层组织残留于中耳腔,逐渐形成先天性胆脂瘤。儿童期多见,常合并耳廓畸形,需通过颞骨CT确诊后行乳突根治术。
4、表皮细胞迁移异常鼓膜松弛部上皮通过穿孔边缘向中耳生长,与创伤或炎症刺激有关。典型症状为传导性耳聋,进展期需使用地塞米松缓解水肿并手术清除病灶。
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定期复查听力,术后患者需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