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是脑血管壁局部异常膨出形成的囊状结构,常见于Willis环及其分支,主要风险为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四种类型。
1、先天性因素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血管壁中层缺陷,常见于Willis环分叉处。未破裂时可能无症状,破裂后突发剧烈头痛。可通过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药物包括尼莫地平、氨甲环酸和甘露醇。
2、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或高血脂损伤血管内皮,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能伴随视力障碍或眼睑下垂。治疗需控制血压血脂,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缬沙坦和阿司匹林。
3、感染因素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感染导致血管炎性损伤,好发于大脑中动脉。常伴发热和神经定位体征。需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药物选择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
4、外伤因素颅脑外伤直接损伤血管壁,多形成假性动脉瘤。可能表现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需手术夹闭或血管重建,术后使用甘露醇脱水降压。
确诊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定期进行脑血管影像学复查,戒烟限酒并保持低盐低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