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脂肪瘤可通过手术切除、定期随访、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方式治疗。心脏脂肪瘤通常由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心肌炎症、创伤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心脏脂肪瘤直径超过30毫米或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时需手术切除,可能与基因突变或心肌损伤有关,常表现为心悸、胸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胺碘酮、美托洛尔、阿托伐他汀等药物控制症状。
2、定期随访无症状的小脂肪瘤建议每6-12个月复查心脏超声,与肥胖或高脂血症相关,可能出现轻度胸闷。生理性因素无须用药,需控制体重和低脂饮食。
3、药物治疗合并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时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与心肌炎后遗症有关,伴随心电图异常。可选用普罗帕酮、地高辛、螺内酯等药物。
4、射频消融对于位置特殊的脂肪瘤可采用微创射频治疗,通常与局部心肌异常增生相关,易引发室性早搏。术前需评估病灶与传导系统的关系。
术后需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定期监测血脂和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