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尿路感染可能由尿路结构异常、护理不当、免疫功能低下、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加强护理、纠正畸形、增强免疫等方式干预。
1. 尿路结构异常先天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或尿道狭窄可能导致尿液滞留,增加感染风险。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严重者需手术矫正,常用药物有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注射或口服剂型。
2. 护理不当尿布更换不及时或清洁方式错误会使会阴部滋生细菌。家长需每2小时检查尿布,从前向后擦拭肛门,出现红疹时可使用氧化锌软膏等外用制剂保护皮肤。
3. 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足易发生感染。建议母乳喂养提供抗体,必要时静脉补充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选用头孢噻肟等广谱抗生素注射剂。
4. 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等肠道菌群逆行感染最常见,表现为发热、排尿哭闹。需进行尿培养后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氨苄西林注射剂、呋喃妥因口服悬液等,疗程需足量完成。
家长发现新生儿排尿异常或发热应及时就医,治疗期间保持会阴干燥,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以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