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补液盐、益生菌制剂、蒙脱石散、抗生素等方式治疗。小儿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患病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米汤、稀粥等流质饮食,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到面条、馒头等低纤维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选择无乳糖配方。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
2、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能预防和纠正脱水,补充电解质丢失。推荐使用标准配方的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比例调配,每次腹泻后补充适量液体。严重呕吐时可每5分钟喂食5毫升,逐渐增加至正常饮用量。
3、益生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致病菌繁殖。适用于病毒性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能缩短病程。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高温水冲调以保持活性。
4、蒙脱石散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及毒素发挥止泻作用,对病毒性胃肠炎效果较好。服药后可能引起轻度便秘,与其他药物需间隔1-2小时服用。不能用于细菌性肠炎伴高热或血便的情况。
5、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仅适用于确诊细菌感染的情况,需根据粪便培养结果选择。滥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腹泻或诱发耐药,不推荐常规用于病毒性胃肠炎。使用期间需配合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
治疗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脱水体征。呕吐剧烈时可短暂禁食2-4小时后再尝试喂水。恢复期应继续清淡饮食1-2周,避免过早摄入油腻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腹泻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皮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