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监视下治疗肠套叠灌肠的成功率通常为70%-90%,具体与患儿年龄、套叠时间、肠管血供情况等因素相关。
超声监视下灌肠复位是儿童肠套叠的首选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生理盐水或气体灌肠在实时超声引导下逐步解除肠管套叠。成功率在发病24小时内可达85%以上,尤其适用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早期干预时肠壁水肿较轻,肠系膜血管未发生不可逆损伤,灌肠压力能有效推动套入部回纳。操作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肠管复位情况,观察套叠头部移动至回盲部消失为复位成功标志。部分病例需重复进行2-3次灌肠操作,首次失败后间隔30分钟再次尝试可提高成功率。该技术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需准确判断套叠类型及选择合适灌肠压力。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灌肠复位失败,多见于发病超过48小时、肠管存在缺血坏死或继发性肠套叠病例。患儿若出现持续腹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或休克表现,需考虑复位失败可能。套叠时间超过72小时者成功率可能下降至50%以下,因肠壁全层坏死风险显著增加。复杂型肠套叠如回回结型、小肠型套叠的复位难度较大。部分病例合并梅克尔憩室、肠息肉等原发病变时,灌肠后易发生再套叠。对于超声显示肠壁增厚超过8毫米、腹腔游离液体量多或彩色多普勒提示肠壁血流信号消失者,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肠套叠患儿复位后需住院观察24-48小时,监测有无再套叠迹象。家长应注意患儿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正常,避免剧烈运动。恢复期出现呕吐、血便或阵发性哭闹需立即复诊。日常需注意预防肠道感染,合理添加辅食,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对于反复发作肠套叠的患儿,建议完善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