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异物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但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引发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儿童误吞小物件或成人进食呛咳,需通过支气管镜等医疗手段取出。
异物存留时间较短且未造成黏膜损伤时,取出后呼吸道功能可完全恢复。常见表现如阵发性咳嗽、喘息多在异物清除后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声嘶或咽喉不适,通常1-2周内自行消退。婴幼儿需关注后续喂养情况,避免因呛咳反射未完全恢复引发反复误吸。
当异物存留超过24小时或尖锐物体划伤气道时,可能继发局部感染或肉芽组织增生。此类情况可能遗留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问题,严重者导致支气管狭窄。长期金属异物滞留还可能引起金属沉积症,需通过胸部CT评估肺部损伤程度。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更易出现迁延不愈的炎症反应。
建议异物取出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气道刺激。日常保持环境湿度在40%-60%,有助于黏膜修复。若出现持续发热、脓痰或呼吸困难需及时复查。家长应妥善收纳硬币、纽扣电池等危险物品,成人进食时注意细嚼慢咽,预防异物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