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后需注意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调整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药物流产是通过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术后身体恢复需要特殊护理。
1、观察出血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通常持续1-2周,出血量应逐渐减少。若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周未净,可能提示流产不全或感染,需及时就医。保留排出组织物供医生检查,避免使用卫生棉条以防感染。
2、预防感染流产后子宫内膜存在创面,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周内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出现发热、腹痛、分泌物异味等症状时可能发生盆腔炎,需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
3、饮食调整流产后应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适量食用鱼肉、鸡蛋、瘦肉等。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预防贫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可配合黄芪、当归等药膳调理气血,但须与流产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4、运动禁忌术后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加重。2周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瑜伽、跑步等需待首次月经复潮后。期间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
5、复查随访流产后2周需超声检查确认宫腔无残留,血HCG水平应持续下降至正常。若发现妊娠组织残留需行清宫术,持续阳性需排除滋养细胞疾病。术后1个月月经未复潮或出现异常出血均需返诊评估。
药物流产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需保证充足睡眠和情绪稳定。严格避孕6个月以上,再次妊娠前建议进行孕前检查。出现严重腹痛、大出血或持续发热等急症表现时,须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日常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促进子宫复旧,但禁止使用束腹带等压迫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