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除后不会来月经。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的,子宫切除后失去月经形成的解剖基础,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范围、卵巢功能保留情况、术后激素变化等。
1、手术范围:
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宫颈和宫体,彻底消除子宫内膜组织。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但宫体切除后同样无法形成月经。手术范围直接影响术后是否可能发生阴道点滴出血,这类出血并非月经。
2、卵巢功能:
保留卵巢的患者仍会周期性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但缺乏靶器官子宫内膜,激素无法引起周期性出血。卵巢切除患者因激素骤减可能出现更年期症状,但均不会产生月经样出血。
3、激素变化:
术后卵巢功能可能暂时受抑制,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类似经前期的不适症状。随着时间推移,保留的卵巢会逐渐恢复正常激素分泌节律,但不会导致阴道规律出血。
4、异常出血:
术后阴道残端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通常持续2-4周。若术后数月出现鲜红色出血,需警惕宫颈残端病变或阴道穹隆裂开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排查。
5、心理调适:
部分患者术后会产生"失去女性特征"的焦虑,需明确月经停止不等于衰老。保留卵巢者激素水平正常,可通过盆底肌锻炼维持性功能,必要时可寻求心理疏导。
子宫切除术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3个月内提重物和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铁质和蛋白质,如动物肝脏、瘦肉等预防贫血。每周进行3-5次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有助于维持骨密度。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复查盆腔超声,监测卵巢囊肿和激素水平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持续性腹痛或排尿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