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血液科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朱欣佚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该病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药物反应、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血小板输注、脾切除术、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方式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破坏,帮助提升血小板计数。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需要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疗程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血糖升高、感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2、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适用于急性出血或需要快速提升血小板计数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该治疗通过阻断血小板被巨噬细胞吞噬,暂时提高血小板水平。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起效快但效果短暂,通常用于术前准备或严重出血的紧急处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发热、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需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输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出血或预防高危出血风险的手术患者。输注的血小板可暂时提高外周血小板计数,但效果持续时间较短。由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注的血小板可能被快速破坏,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血小板输注需严格配型,并监测输血反应。

4、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适用于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切除脾脏可减少血小板破坏,使血小板计数长期维持在安全水平。脾切除术需评估手术风险和获益,术后患者需接种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疫苗预防感染,并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5、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

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如艾曲波帕片、罗米司亭注射液等,通过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增殖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这类药物适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无效的慢性患者,需长期使用以维持血小板计数。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骨髓纤维化等潜在副作用,并根据血小板计数调整剂量。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喉痉挛 裂谷热 角膜老年环 慢性额窦炎 动脉粥样硬化 精神发育迟缓 急性根尖周炎 脉络丛乳头状瘤 2型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