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一般不能自愈,需要积极治疗和长期管理。慢性肾炎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病理改变通常不可逆,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慢性肾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蛋白尿或血尿,患者常无明显不适感。此时肾脏损伤尚处于可逆阶段,若能及时控制原发病因并配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部分患者肾功能可长期保持稳定。临床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片控制血压和蛋白尿,必要时联合使用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指标对评估病情至关重要。
若未及时干预,慢性肾炎可能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此时肾小球硬化比例超过50%,肾脏滤过功能持续下降,患者会出现水肿、贫血、高血压等症状。需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如纠正酸中毒、控制磷代谢紊乱,终末期则需进行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某些继发性肾炎如狼疮性肾炎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获得临床缓解,但原发性慢性肾炎通常无法完全治愈。
慢性肾炎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优质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适度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严格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出现尿量减少或下肢水肿加重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