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边疼痛可能由外耳道炎、颞下颌关节紊乱、带状疱疹、耳部外伤、神经性疼痛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物理治疗、抗病毒治疗、止痛药物、神经阻滞等方式缓解。
1、外耳道炎外耳道炎是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炎症,多因挖耳损伤、污水进入或过敏导致。典型表现为耳部灼痛、瘙痒、渗出液,可能伴随听力下降。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联合激素类药物。急性期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抗感染。
2、颞下颌关节紊乱颞下颌关节紊乱常因咬合异常、长期单侧咀嚼或精神紧张引发,疼痛可放射至耳周,伴随张口弹响、咀嚼无力。建议采用热敷缓解肌肉痉挛,避免硬食及过度张口,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严重者需口腔科进行咬合板治疗或关节腔冲洗。
3、带状疱疹耳周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初期表现为单侧耳部刺痛,后续出现簇集水疱。早期使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配合加巴喷丁胶囊缓解神经痛。若累及面神经可能导致耳鸣、眩晕,需及时神经内科就诊。
4、耳部外伤耳廓挫伤或撕裂伤可直接导致局部肿痛,可能伴随血肿形成。轻微损伤可冷敷48小时后转热敷促进吸收,血肿较大需穿刺抽吸。合并皮肤破损时需清创消毒,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避免压迫患侧睡眠,防止继发感染。
5、神经性疼痛三叉神经耳颞支或枕小神经受压时,可能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耳周疼痛。卡马西平片对神经痛有较好效果,但需监测血药浓度。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颅内病变,必要时行神经减压术。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耳朵边疼痛期间应避免佩戴耳机或耳饰,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以防刺激。睡眠时选择健侧卧位减轻压迫,洗头洗澡时防止污水入耳。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伴随发热或听力障碍,需耳鼻喉科就诊排除中耳炎、乳突炎等严重感染。日常注意耳部清洁时勿过度掏挖,使用棉签仅清洁外耳道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