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震波碎石一般可以用于治疗胆管结石,但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胆管结石通常由胆固醇沉积、胆道感染或胆汁淤积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腹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
体外震波碎石通过高频声波将结石击碎成小颗粒,便于随胆汁排出。该方法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胆总管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且要求结石未被钙化、胆管无狭窄。治疗前需通过超声或CT明确结石性质,术中可能联合内镜取石以提高成功率。术后需监测肝功能,预防胆道感染或胰腺炎等并发症。
若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合并胆管解剖异常或反复感染,体外震波碎石效果有限。此时可能需要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或开腹手术等治疗。对于合并肝硬化、凝血功能障碍或妊娠期患者,该方法属于禁忌。
建议患者治疗期间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结石排出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寒战高热或皮肤巩膜黄染加重,需立即就医。体外震波碎石后仍存在结石复发风险,长期需调整饮食结构并控制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