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可能出现神经根粘连、椎间隙感染、硬膜外血肿、脑脊液漏、术后复发等后遗症。手术方式、患者基础疾病、术后护理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后遗症发生概率。
1、神经根粘连术中神经根牵拉或术后瘢痕形成可能导致神经根粘连。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下肢放射痛,活动后加重。物理治疗如超声波透入、神经松动术可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行神经松解术。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修复。
2、椎间隙感染手术创伤或细菌侵入可能引发椎间隙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腰痛伴发热,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静脉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感染控制不佳时需手术清创。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此类并发症。
3、硬膜外血肿术中止血不彻底或凝血功能障碍可形成硬膜外血肿。急性发作时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马尾综合征表现。急诊CT确诊后需行血肿清除术,术后使用甘露醇减轻神经水肿。抗凝药物使用患者风险较高。
4、脑脊液漏硬脊膜损伤导致脑脊液外漏会引起低颅压头痛,特征为坐立位加重。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补液,顽固性漏液需硬膜外血补片修补。术中精细操作可显著降低发生率,术后早期发现可通过抬高床尾缓解。
5、术后复发椎间盘再突出多因术后过早负重或纤维环修复不全。复发症状与原发病相似,MRI检查可明确诊断。预防措施包括术后佩戴腰围、避免弯腰动作,复发后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吸烟会延缓椎间盘修复进程。
术后三个月内应严格遵循康复计划,逐步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保持正常体重可减轻腰椎负荷,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健康。避免久坐超过一小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出现异常疼痛、发热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复诊,定期随访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可维持腰椎生理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