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期乳房肿块疼痛可通过冷敷、排空乳汁、按摩、药物治疗及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乳汁淤积、乳腺管阻塞、乳腺炎、外力压迫或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冷敷:
使用冷藏过的干净毛巾或专用冷敷垫外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缓解胀痛感。注意避免直接冰敷导致皮肤冻伤,冷敷后需及时排空乳汁。
2、排空乳汁:
通过婴儿吸吮或吸奶器定期排空淤积乳汁,每2-3小时哺乳一次。哺乳时让婴儿下巴对准肿块位置更易疏通阻塞。若乳汁粘稠可先热敷5分钟再排乳,但乳腺炎发作期禁用热敷。
3、按摩疏通:
洗净双手后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方向螺旋式按摩,配合橄榄油润滑可减少摩擦疼痛。重点按压肿块周边促进乳汁流动,避开直接挤压肿块。哺乳前按摩效果更佳,每日2-3次。
4、药物干预:
对乙酰氨基酚是哺乳期安全止痛药,布洛芬也可短期使用。出现发热或化脓需医生开具抗生素如头孢克洛,禁止自行服用中成药。局部可涂抹哺乳期专用蒲公英舒缓膏。
5、就医指征:
持续疼痛超过24小时伴38.5℃以上高热、乳头溢脓或皮肤发红面积扩大时,需急诊排除乳腺脓肿。超声检查可明确肿块性质,严重者需穿刺引流,暂停患侧哺乳。
哺乳期需穿着无钢圈纯棉哺乳文胸避免压迫,每日饮水2000ml稀释乳汁。饮食减少油腻汤水,增加卵磷脂摄入预防乳管阻塞。保持正确衔乳姿势,交替更换哺乳体位。出现硬块初期可卷心菜叶冷敷,其含硫化合物具有消炎作用。观察3天无改善或疼痛加剧应立即乳腺科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发展为乳腺脓肿需手术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