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低热、拉肚子、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这些症状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释的苹果汁。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减少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奶粉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
2、补充水分:
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每次呕吐或腹泻后补充适量液体。少量多次喂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呕吐。观察尿量判断脱水程度,6小时无尿需就医。
3、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包裹。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引起中毒。
4、观察症状:
记录发热持续时间、腹泻次数及呕吐频率。注意大便性状,出现血便、脓液需立即就医。观察精神状态,嗜睡或烦躁不安提示病情加重。
5、及时就医:
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无改善需就诊。3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应立即就医。出现抽搐、呼吸急促、皮肤瘀斑等危急症状需急诊处理。
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恢复期逐渐增加饮食种类,从淀粉类食物开始。注意手部卫生,照顾者接触宝宝前后需洗手。患病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充足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2-3天,确认无复发再恢复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