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存在生理性变化,正常范围为5-15毫米,主要受月经周期阶段、激素水平、年龄等因素影响。
1、增殖期:
月经结束后子宫内膜开始增生,厚度约5-7毫米。此阶段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促使内膜腺体和血管增生,为可能的受精卵着床做准备。若此阶段内膜过薄可能影响后续着床。
2、排卵期:
排卵前后内膜厚度约8-10毫米。此时雌激素水平达到高峰,内膜呈现典型三线征,是超声评估内膜形态的重要时期。适当厚度有助于精子通过和受精卵着床。
3、分泌期:
黄体形成后内膜厚度可达10-15毫米。孕激素作用下内膜腺体分泌旺盛,血管迂曲扩张,为胚胎提供营养支持。此阶段异常增厚可能提示内膜病变。
4、月经期:
内膜功能层脱落时厚度锐减至1-4毫米。脱落过程中血管破裂形成月经,基底层保留并启动下个周期再生。异常持续增厚需排除内膜增生或恶变。
5、绝经期:
绝经后内膜通常≤4毫米。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内膜长期处于萎缩状态。突然增厚需警惕内膜病变,建议定期超声监测。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内膜周期变化。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色蔬菜,适量运动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避免长期精神紧张。月经异常或绝经后出血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检查评估内膜情况,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