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包括肝细胞、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胰岛素通过与这些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调节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肝细胞是胰岛素的重要靶细胞之一。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分解,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同时胰岛素可以增强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促进糖酵解和脂肪酸合成。在肝脏中,胰岛素还能抑制糖异生作用,降低血糖水平。
骨骼肌细胞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细胞。胰岛素能够促进骨骼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向细胞膜转移,增加葡萄糖的摄取。在肌肉组织中,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合成,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骨骼肌约占人体体重的40%,是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处置的主要场所。
脂肪细胞也是胰岛素的重要靶细胞。胰岛素能够促进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同时胰岛素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在脂肪组织中,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合成,帮助清除血液循环中的脂蛋白。脂肪组织通过储存能量和分泌脂肪因子,在能量代谢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上述主要靶细胞外,胰岛素对其他组织细胞也有调节作用。胰岛素的靶细胞都具有胰岛素受体,通过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当胰岛素作用异常时,可能导致糖代谢紊乱。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若出现血糖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空腹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是评估糖代谢状态的两个不同指标,空腹胰岛素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空腹血糖反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
空腹胰岛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主要用于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利用或储存。健康人空腹胰岛素水平通常在5-20μU/mL,数值过高可能提示胰岛素抵抗,过低则可能反映胰岛功能减退。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应激状态影响结果。临床常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前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代谢异常疾病。
空腹血糖指禁食8小时后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正常值为3.9-6.1mmol/L。该指标直接反映肝脏葡萄糖输出与外周组织利用的平衡状态。数值超过6.1mmol/L需警惕糖尿病可能,低于3.9mmol/L则考虑低血糖。检测前应避免饮酒、熬夜等干扰因素。该指标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之一,也可用于监测降糖治疗效果。
建议检测前3天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避免高糖饮食或过度节食。若两项指标异常,应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进一步检查。日常需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