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2.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3. 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
4.从心肾相交论治 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治失眠的理法方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社交障碍、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悲伤、回避社交、注意力下降、自伤倾向、躯体不适等症状。
1、情绪低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无故哭泣、易怒或情感麻木。部分患者会表达活着没意思等消极念头,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准确描述情绪,可能以拒绝上学、攻击行为等间接方式表现。家长需注意孩子突然的性格改变,如活泼者变得沉默。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是核心症状,如放弃爱好、退出社团活动。严重者连日常洗漱都感到困难,可能整天卧床或沉迷网络逃避现实。家长可观察孩子是否突然停止绘画、运动等长期坚持的兴趣项目。
3、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两种极端。部分患者夜间辗转反侧,清晨四五点惊醒后无法入睡;另一些可能每天睡眠超过12小时仍困倦。睡眠紊乱会加重日间疲劳感,形成恶性循环。
4、食欲改变体重短期内波动超过5%需警惕,可能表现为暴饮暴食或拒绝进食。有些患者通过甜食短暂缓解情绪,导致肥胖;另一些则因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腹痛等躯体化症状。
5、自我否定患者常产生无价值感,过度自责学业或人际关系的微小失误,甚至将中性事件解读为自身缺陷的证据。严重者出现自伤行为如割腕,这是需要立即干预的危险信号。
家长应保持每日15分钟以上的专注倾听,避免说教式沟通。可鼓励孩子参与团体运动如篮球,通过肢体接触促进催产素分泌。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限制高糖零食摄入。若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专业评估可能涉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工具。早期干预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支持,多数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