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患者能否运动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决定。若仅有轻微咳嗽、无发热或呼吸困难,可进行低强度运动;若存在高热、喘息或胸痛等症状,则需暂停运动。
急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呼吸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剧烈运动会加重气道痉挛和缺氧。快走、瑜伽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但需控制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的百分之六十,运动时间建议缩短至二十分钟以内。运动过程中出现咳嗽加重、胸闷时应立即停止,选择空气流通的室内环境更有利于减少冷空气刺激。
合并细菌感染伴发热的患者,运动会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诱发心肌炎等并发症。咳黄脓痰、体温超过三十八度五或静息状态下呼吸频率加快者,需绝对卧床休息至血常规恢复正常。儿童及老年患者更需谨慎,其代偿能力较差,易因运动过量导致病情反复。
急性支气管炎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运动量,从散步过渡到快走,两周后再恢复常规锻炼。运动前后注意保暖并及时补充温水,避免冷饮刺激咽喉。建议选择上午十点或下午三点等气温较高时段外出,佩戴口罩减少粉尘吸入。若咳嗽持续超过三周或出现血丝痰,需及时复查胸片排除肺炎可能。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是两种不同的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变主要局限于支气管黏膜,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或湿啰音,但胸片通常无实质性病变。肺炎则累及肺泡和肺实质,可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体导致,除咳嗽外常伴随发热、呼吸急促、胸痛等全身症状,胸片可见肺部浸润影。重症肺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甚至引发脓胸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日常护理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鼓励患儿多饮水稀释痰液,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不退,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