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八项检查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等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合成、代谢及解毒功能。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数值升高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脂肪肝等疾病。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等生理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于肝脏和心肌细胞,其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炎、肝硬化或心肌梗死。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有助于鉴别肝源性与心源性病变,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排查肝癌风险。
3、总蛋白及白蛋白总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占比约60%。数值降低常见于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肾病综合征,可能伴随水肿症状。长期偏低需警惕肝硬化失代偿期,必要时需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4、胆红素系列总胆红素包含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升高时可见皮肤黄染。直接胆红素增高多见于胆管梗阻,间接胆红素升高常提示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为间接胆红素轻度增高,病理性升高需排查胆道闭锁等疾病。
5、球蛋白球蛋白水平变化与免疫功能相关,慢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球蛋白比例倒置。异常增高需结合免疫球蛋白检测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检查前3天应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和服用肝损伤药物,空腹8-12小时采血结果更准确。发现指标异常时,建议完善肝炎病毒筛查、肝脏超声等检查,由医生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估。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脂饮食,避免滥用保健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体检尿检主要检查尿液中的理化指标和沉渣成分,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等项目,有助于筛查泌尿系统疾病、代谢异常等问题。
1、尿常规尿常规是基础检查项目,通过试纸法检测尿液酸碱度、比重、潜血、白细胞酯酶等指标。酸碱度异常可能提示结石风险,比重反映肾脏浓缩功能,潜血阳性需警惕泌尿系统出血,白细胞酯酶升高常见于尿路感染。尿常规异常可能由饮水不足、剧烈运动等生理因素引起,也可能与肾炎、膀胱炎等病理因素有关。
2、尿蛋白尿蛋白检测可发现肾脏滤过功能异常。健康人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持续性蛋白尿可能是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早期信号。剧烈运动、发热等生理状态可能导致暂时性蛋白尿,但通常24小时内自行消失。病理性蛋白尿需结合血液检查进一步评估肾功能。
3、尿糖尿糖检测主要用于筛查糖尿病。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尿糖阴性。当血糖超过肾糖阈时会出现尿糖阳性,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妇女可能因肾糖阈降低出现生理性尿糖,需通过血糖检测鉴别。
4、尿酮体尿酮体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检测有助于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剧烈减肥可能导致生理性酮尿,而糖尿病患者出现酮体阳性可能提示胰岛素严重不足。酮体检测对妊娠剧吐患者的代谢监测也有重要意义。
5、尿沉渣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红细胞增多提示泌尿系统出血,白细胞升高常见于感染,管型出现反映肾实质病变,特殊结晶可能提示代谢性疾病。尿沉渣检查需配合临床症状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体检前24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女性避开月经期留取清洁中段尿。检查当天晨起第一次排尿检测结果最准确,留尿后尽快送检以防成分分解。发现异常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评估,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检查等进一步确诊。日常注意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