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后一般需要休息2-4周,实际恢复时间与流产方式、孕周大小、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
自然流产或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脱落较完全,身体损伤相对较小。术后1周内需卧床为主,避免体力劳动,2周后可根据复查结果逐步恢复轻活动。孕早期人工流产手术创伤较小,术后3天内需绝对卧床,1周后血性分泌物减少可适当活动。孕中期引产因胎儿较大,子宫收缩强度高,需严格卧床2周以上,4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存在宫腔感染、贫血等并发症时,需延长休息时间至4-6周。术后持续发热、腹痛加剧或出血超过月经量需立即复诊。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等特殊情况,子宫复旧速度较慢,建议通过超声检查确认恢复情况后再调整休息周期。
流产后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2周内禁止盆浴及性生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适量进食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生冷辛辣食物,保持作息规律,术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评估宫腔恢复情况。出现头晕乏力、持续腹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患儿通常需要休息7-10天才能上学。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症状消退情况以及当地疾控部门规定有关。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发热通常在1-2天内消退,皮疹在3-5天内结痂消退。此时病毒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具有传染性。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要求,患儿需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或发病后14天。部分学校可能要求提供医疗机构开具的复课证明。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变化,确保无新发皮疹、无发热、口腔溃疡愈合后再考虑返校。患儿恢复期间应保持充足休息,多饮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加重口腔不适。
患儿返校后,家长仍需注意其个人卫生管理。建议继续佩戴口罩1-2周,养成勤洗手习惯,避免与其他儿童共用餐具、玩具等物品。学校应加强晨检和消毒工作,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患儿衣物、床单等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洗,居室保持通风。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平时可通过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但需注意该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肠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