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与脑血栓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病变范围。脑梗是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血栓是血管内形成的血凝块阻塞血流。两者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存在差异。
1、病因差异:
脑梗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或小血管病变引起,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脑血栓特指血管壁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固态栓子,常见于高凝状态或血管炎患者。
2、病变范围:
脑梗可累及大血管供血区或分水岭区域,梗死灶呈楔形分布。脑血栓多发生在动脉分叉处,如颈内动脉虹吸部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后常导致流域性梗死。
3、起病速度:
脑梗发病急骤,常在数分钟内达高峰,多见于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脑血栓形成相对缓慢,症状呈渐进性加重,可能经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前驱期。
4、影像学特征:
脑梗急性期CT可见低密度灶,DWI序列显示高信号。脑血栓在血管成像中可见血管截断征,CTA或MRA能直接显示血管内充盈缺损。
5、治疗侧重:
脑梗急性期需溶栓或取栓治疗,常用阿替普酶。脑血栓形成需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长期需控制血脂异常。
预防方面需控制血压血糖,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颈动脉超声,存在高危因素者需定期评估凝血功能。出现言语含糊、肢体无力等征兆时需立即就医,发病4.5小时内是静脉溶栓黄金时间窗。